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研析指出,解放军有意将东风11型(射程300至530公里)、东风15型(射程600公里)及东风21型(射程2500公里)的弹道导弹修改为攻船弹道导弹,使用雷达或红外线导引,专门对付美国航母。
中央社报道,陆委会说,攻船弹道导弹并非中国军方首创。1962年苏联海军曾将潜射弹道导弹SS-N-6(R-27)装备核弹头及终端导引(被动雷达)做为攻船用途,代号为SS-NX-13(R-27K)。
数据显示,SS-NX-13配备在前苏联海军的Golf级柴电潜艇的四个发射管,射程650到750公里,弹头具50到100万吨爆炸威力。美国海军在某些巡洋舰上安装雷达模拟器,宣称能够干扰该型导弹。
陆委会指出,冷战时期,美国潘兴二型导弹在终端导引阶段使用雷达导引,藉以提高精确度,苏联也有类似的弹道导弹。不同的是,美国军方的潘兴二型导弹或苏联的弹道导弹都以攻击固定目标为主,不像中国军方有意使用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的机动目标。
美国军方指出,用弹道导弹攻击大型移动目标是非常有效的,但航母做为攻防兼备的大型平台,具有完善的防御系统,不过,军方仍非常关切任何对航母安全有影响的战术行动。
陆委会研析认为,中国军方若要以弹道导弹攻击美国航母,要经过搜索、识别、确认、目标锁定、参数设定、导弹起飞、制导、命中整个过程。因此,修改过的攻船弹道导弹应具有良好搜索能力的雷达,但这只是理想。
据指出,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主要基地位于横须贺、关岛。一旦有事,中国军方必须对台湾海峡以东,第二岛链以西的广大海域进行不间断监视。而由于美国海军航母以30节速度航行,每15分钟约可移动20到25公里,加上海上的船舰数量太多,要锁定目标也不容易。